關(guān)于牛的諺語
關(guān)于牛的俗語 牛鼻上穿繩,那里情愿 指很不愿意。慈禧太后演義》二六回:“大阿哥性好游狎,要他靜心讀書,好象牛鼻上穿繩,那里情愿?” 牛不吃水強按頭 比喻強迫人做不愿作的事。紅樓夢》四六回:“家生女兒怎么樣?‘牛不吃水強按頭’?我不愿意,難道殺我的老子娘不成?”艾蕪《鄉(xiāng)愁》二:“你們聽完我的話,再罵不遲!去不去還由你們,牛不吃水我會強按頭么?” 牛不知角彎,馬不知臉長 比喻人缺乏自知之明。周肖《霞島》一0章:“牛不知角彎,馬不知臉長。阿榕這犟仔,就是看不見自己的短處?!?牛犢子追兔子,有勁使不上 指受某種條件限制,有力氣也使不出來。程士榮等《黃河飛渡》(影?。骸八崩舜?,找不到水線,就像牛犢子追兔子,有勁使不上?!?牛耕田,馬吃谷 比喻待遇不公平,受苦的受苦,享福的享福。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六章二:“你將來打算歸田,還是出洋?”腳一跺:“哼!牛耕田,馬吃谷,這就是革命成功的下場!” 牛即戴嵩,馬即韓干,鶴即杜荀,象即章得 唐代戴嵩、韓干、杜荀鶴和宋代章得象皆以書畫聞名,一些淺陋的人見牛就以為是戴嵩的作品,見馬就以為是韓干的作品,見鶴就以為是杜荀鶴的作品,見象就以為是章得象的作品。形容毫無鑒賞能力,牽強附會,不懂裝懂。宋·米芾《畫史》:“今人以無名為有名,不可勝數(shù)。故諺云:‘牛即戴嵩,馬即韓干,鶴即杜荀,象即章得也?!鳌っ訒x《海岳志林》“無名人畫”:“唐畫《張志和顏魯公樵青圖》,在朱長文處,無名人畫甚佳。今人以無名為有名,不可勝數(shù)。故諺云牛即戴嵩,馬即韓干,鶴即杜荀,象即章得是也。” 牛圈里頭伸進馬嘴來了 牛、馬分槽喂養(yǎng),在牛圈里出現(xiàn)馬嘴,指多余。要人不要多嘴。艾蕪《我的旅伴》五:“老女人大聲罵老何道:‘有你說的!牛圈里頭伸進馬嘴來了!’” 牛口里的草,扯不出來 比喻難以得到一句實話,也泛指事情難以辦到。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五章一:“嘿!你真傻,??诶锏牟荩恫怀鰜淼??!?牛欄里關(guān)貓 比喻采取行動的防御措施漏洞太大,一點也不頂用。周立波《山鄉(xiāng)巨變》上二二:“通地坪的一張耳門打開了,顯然賊人是從這里大搖大擺出去的?!税讯T子從外邊反鎖?!惔蟠菏謫蕷??!氵@是牛欄里關(guān)貓?!?牛毛細雨,點點入地 細雨隨下隨滲入泥土。比喻扎實、深入。劉江《太行風(fēng)云》五九:“要對照素華的工作作風(fēng),好好檢查一下我們的工作。是牛毛細雨,點點入地,還是水過地皮濕?” 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 指不憑空說大話,要看真本事。李滿天《水向東流》中二0章:“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這碌碡擺在當(dāng)場,跟你沒交情,跟我沒來往,沒多的,也沒少的,咱們比一比,才見出誰真誰假?!?牛皮不做燈籠 牛皮做成的燈籠不能照亮。比喻不受蒙蔽。明·王應(yīng)遴《逍遙游》:“半世奔波碌碌,一生計算匆匆。湯來雪去總成空,財主恍如春夢。何幸仙師開導(dǎo),牛皮不做燈籠?!?牛皮燈籠肚里亮 用牛皮做的燈籠,外面不亮里頭亮。比喻心里明白。袁靜等《新兒女英雄傳》七回:“‘他找我干嗎?’……‘哼,“牛皮燈籠肚里亮”,你心里還不明白?’” 牛皮唬不倒人,草深掩不住苗 說大話嚇不倒人,雜草雖多,蓋不過禾苗(總要除掉)。比喻光說大話沒有用,以實際行動做出來才算。李滿天《水向東流》二二章:“別說漂亮話!我見過的多,牛皮唬不倒人,草深掩不住苗,你小子敢比一比,賽一賽?” 牛食如澆,羊食如燒 牛吃過的田禾苗,如同水糞澆過一樣長得更茂;羊吃過的卻像火燒過一樣難再生長。比喻表里不一,外面好看,里頭不行。明·郎瑛《七修類稿》卷一七“牛羊食草”:“凡草木經(jīng)過牛啖之必茂,經(jīng)羊啖之必枯。故諺曰:‘牛食如澆,羊食如燒?!?牛套馬,累死倆 套:指套車。指一快一慢,互相牽掣。比喻做事難以合作。周立波《暴風(fēng)驟雨》二部三:“我養(yǎng)活的是牛,走得慢。又不能跟馬擱在一起套車,牛套馬,累死倆?!?牛頭不對馬嘴 比喻胡拉亂扯,二者毫不相關(guān)。警世通言》卷一一:“蘇雨道:‘我是蘇爺?shù)牡沼H兄弟,特地從涿州家鄉(xiāng)而來?!黼`兜臉打一啐,罵道:‘見鬼,大爺自姓高,是江西人,牛頭不對馬嘴!’”張恨水《啼笑因緣》一三回:“你老人家要三位師兄幫忙,就說要人家?guī)兔Φ脑挘@樣牛頭不對馬嘴,鬧上一陣,還是沒有談到本題。”草明《乘風(fēng)破浪》一章:“看你們多羅嗦!媽,你怎能把我結(jié)婚的問題扯到煉鋼上去哩,那不是牛頭不對馬嘴么?” 牛頭不爛,多費些柴炭 比喻遇到難辦的事,要多下功夫。胡正《汾水長流》二七章:“‘不要看你后爹還是那么頑硬,到頭來也得把他化開。’‘不過我后爹可不像咱爹那么容易。牛頭不爛,多費些柴炭,罷了!’” 牛頭高,馬頭高 比喻互相爭高低,各不相讓。何典》二回:“恰正釘子碰著鐵頭,兩個牛頭高,馬頭高,長洲弗讓吳縣的就打起來了?!?牛無力拉橫耙,人無理說橫話 牛沒有力氣拉起耙來歪歪斜斜,人沒有理了說話就會不正直。蘇群《大別山人》九:“‘牛無力拉橫耙,人無理說橫話’,他既然貼出來,必定編好一套鬼話,就是我們把他找來,也必然是一套七扯八拉的詭辯,誰有功夫聽它?” 牛眼看人高,狗眼看人低 牛的眼看到人高大,狗的眼看到人低小。比喻勢利,小看人。張行《武陵山下》五六:“牛眼看人高,狗眼看人低!老子是聶司令的先遣隊,你敢放刁?” 牛有千斤之力,人有倒牛之方 比喻對手再強也會有辦法制伏。三寶太監(jiān)西洋記》三一回:“牛有千斤之力,人有倒牛之方。豈可坐視其猖獗,就沒有個贏手?!?p>
有關(guān)牛的諺語
1、麥子去了頭,秫秫沒了牛解釋:小麥收割后,高粱已長的比牛還高,看不見牛了。2、牛圈里頭伸進馬嘴來了解釋:牛、馬分槽喂養(yǎng),在牛圈里出現(xiàn)馬嘴,指多余。要人不要多嘴。3、牛不知角彎,馬不知臉長解釋:比喻沒有自知之明的人,明顯的缺點自己缺不以為然。4、牛無力拉橫耙,人無理說橫話解釋:牛沒有力氣拉起耙來歪歪斜斜,人沒有理了說話就會不正直。5、點燈愛油,耕田愛牛。解釋:古時人點油燈,所以要用油才能長明;耕田沒有機械化設(shè)備,需要牛來出力。6、山大壓不住泉水,牛大壓不死虱子。解釋:山高依然有泉水流出,牛壯可是虱子依然能在他身上生長不被壓死。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強或者絕對的弱,都有各自的優(yōu)點。一物降一物的感覺,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關(guān)于牛的俗語。
關(guān)于牛的俗語:1、牛耕田,馬吃谷解釋:牛辛勞耕田,而馬卻到獨自吃稻谷。比喻待遇不公平,受苦的受苦,享福的享福。2、牛圈里頭伸進馬嘴來了解釋:牛、馬分槽喂養(yǎng),在牛圈里出現(xiàn)馬嘴,指多余。要人不要多嘴。例:老女人大聲罵老何道:“有你說的!牛圈里頭伸進馬嘴來了!”——艾蕪《我的旅伴》3、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解釋:指不憑空說大話,要看真本事。4、牛不知角彎,馬不知臉長解釋:比喻沒有自知之明的人,明顯的缺點自己缺不以為然。5、牛無力拉橫耙,人無理說橫話解釋:牛沒有力氣拉起耙來歪歪斜斜,人沒有理了說話就會不正直。6、牛有千斤之力,人有倒牛之方解釋:比喻對方能力再強也有辦法制服。擴展資料關(guān)于牛的成語:1、汗牛充棟讀音:hàn niú chōng dòng解釋:是指用牛運書,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書,要放滿整個屋子。形容藏書很多。出處:唐·柳宗元《文通先生陸給事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弊g文:給他作傳的書堆起來能塞滿屋子,運出去要使牛馬都累得出汗?!庇梅ǎ鹤髦^語;含褒義,形容藏書非常多。近義詞:左圖右史、浩如煙海、汗牛塞屋反義詞:寥寥無幾、屈指可數(shù)、寥若晨星例句:這位老先生藏書之多,用汗牛充棟這句話來形容,最恰當(dāng)不過了。2、牛刀小試讀音:niú dāo xiǎo shì解釋:比喻有大本領(lǐng)的人,先在小事情上顯示一下身手。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剛開始工作就表現(xiàn)出才能。出處:宋·蘇軾《送歐陽主簿赴官韋城》詩:“讀遍牙簽三萬軸,欲來小邑試牛刀。”譯文:讀了很多書,才高八斗,如今到韋城這個小地方去做官,不過牛刀小試、略顯身手而已。近義詞:初露鋒芒、嶄露頭角反義詞:大顯身手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3、老牛舐犢讀音:lǎo niú shì dú解釋:父母疼愛子女。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楊彪傳》:“子修為曹操所殺,操見彪問曰:'公何瘦之甚?'對曰:‘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弊g文:楊修被曹操所殺,曹操問楊修的父親說:“楊公為什么會這般消瘦???”楊彪嘆氣說:”我慚愧啊,沒有能夠像金日磾一樣具有先見之明,現(xiàn)在還有一種像老牛**自己的孩子一樣的愛子之心!“用法:主謂式;作主語、賓語;含褒義,指父母憐愛子女。近義詞:愛子心切、舐犢情深4、九牛一毫讀音:jiǔ niú yī háo解釋: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大數(shù)量中極微小的數(shù)量,微不足道。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譯文:假如我被法律處罰遭到殺戮,不過就像九牛失去一毛,跟死去只螻蛄、螞蟻有什么不同呢?近義詞:九牛一毛、滄海一粟、微不足道反義詞:不計其數(shù)、多如牛毛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定語;比喻極其微小,微不足道。例句:地球在群星燦爛的世界中像九牛一毫一般是十分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