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電爐操作規(guī)程
1、操作人員必須了解以下幾點:
a、電爐及其輔助設備的結構和性能。
b、配電系統(tǒng)、控制系統(tǒng)的布置及安全裝置的位置等。
c、操作工藝和安全操作規(guī)程。
2、運行前準備工作檢查
a、設備的電源是否正常,是否有斷相、短路或裸線等情況。
b、檢查接地裝置接線處的接觸是否良好。
c、檢查加熱元件是否有損壞的地方,各連接處的接觸是否良好,有否與爐體及罩殼相接觸的地方。
d、檢查溫控系統(tǒng)是否有不正常的現(xiàn)象。
e、檢查爐門升降、臺車進出運行是否正常。
3、帶有腐蝕性、揮發(fā)性、爆炸性氣體的工件嚴禁進入爐體加工,以免影響加熱元件和耐火材料使用壽命及引起爆炸等事故。
4、電爐不得超溫運行,否則會縮短設備的使用壽命。
5、工件均勻堆放,離加熱元件應在100-150mm左右。
6、氧化皮太多的工件進爐前需清除,可用鋼絲刷刷下。
7、嚴禁野蠻操作,工件應輕放,避免沖擊。
8、電爐使用時操作人員不得擅自離開崗位,必須隨時注意電爐的工作狀況是否正常,
9、電爐在進行裝卸工件時,必須先切斷加熱元件電源,以保證操作人員的安全。
10、爐膛的氧化物(包括電爐絲下)應經常清理,至少每周一次或五爐次一次。爐底板下可用壓縮空氣吹。
11、電阻絲如經使用后,就不得碰撞拗折,以免斷裂。
12、電爐電動機需定期檢查,添加潤滑油等,注意使用安全。
13、定期檢查加熱元件的使用情況。加熱元件經短期使用后便不得拗折、碰撞。如尚未嚴重腐蝕而折斷時,可用與電爐絲相同的材料(或電爐絲本身)作為焊條,采用乙炔氣進行加熱焊接,焊條采用50%白云粉末混合而成,若加熱元件嚴重腐蝕不能使用時,則應另行更換。
14、定期校驗儀表、熱電偶的偏差情況,防止因儀表、熱電偶的誤差造成測溫不正確而影響產品質量。
第2篇 使用電爐電熱板安全操作規(guī)程
1.使用前檢查電線有無破老化,接觸不牢等現(xiàn)象,如有應先處理后方可使用。
2.電爐在使用中應嚴加看管,人離開必須關閉電源,以防火災。
3.電爐應經常保持清潔,非試驗物品不得在電爐上加熱,金屬器皿和玻璃器皿加熱時,不得直接放在電爐上,要放在石棉網上,以免接觸金屬觸電和受熱不均造成玻璃儀器破損。
4.電爐絲不得高于爐盤槽,挪動電爐必須切斷電源,以免觸電。
5.試驗完畢及時關閉電爐。
第3篇 鹽浴坩堝電爐安全操作規(guī)程
1開爐前準備
(1)操作者穿戴好防護用品。
(2)檢查電源、溫度儀表、安全防護設備(如通風、消防)及熱處理輔助設備(如吊車、壓床)等是否完好(包括檢查電氣安全接地),并按分工責任制排除故障。
2烘爐
新筑爐襯的鹽浴爐應遵守烘爐規(guī)程,一般以小于50℃/h的速度升溫。從低溫到高溫分階段保溫烘爐。
3開爐
(1)加入配制好的鹽,低溫硝鹽(450℃以下工作)和高溫硝鹽配方不得混用(參照浴爐用鹽的配制與脫氧工藝技術)。
(2)接通電爐電源,待鹽熔化后插入熱電偶,接通調節(jié)儀表電源,把控制點(溫度)調整到工藝要求溫度(按測溫結果修正)。接通風機電源,讓電爐連續(xù)升溫達到工作溫度。
(3)定期測量爐膛內的實際溫度和爐溫分布(參照“電阻爐溫度管理辦法”)。
(4)硝鹽浴的最高溫度不得超過560℃。
(5)鹽浴最高溫度應低于該種油的閃點20-30℃。
4工作
(1)液面應保持適當高度,防止工件裝入后溢出。
(2)裝爐、出爐要緩慢,防止濺出。
(3)裝入浴爐的工件和工夾具,必須事先烘干,以防止熔鹽或油濺出。
(4)嚴禁將木炭、油及其他有機物帶入硝鹽浴,以防止劇烈燃燒和爆炸事故發(fā)生。
(5)應保持爐面、工作地的整潔和道路暢通,爐面上可用濕布擦洗,但不得用水沖洗。
(6)定期清除坩堝底的沉淀物和清除液面的臟物。
5停爐
(1)切斷電源,取出熱電偶(鹽浴及短期停爐鹽浴可不取出)。
(2)定期將坩堝吊出,檢查其是否有滲漏現(xiàn)象,檢查爐硝鹽碎片沿表面如果熔爐在加熱元件的外墻的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采取措施,排除這種可能性。
第4篇 電爐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程
一、操作步驟
1.檢查線路是否正常,是否有破損現(xiàn)象。
2.檢查電爐狀態(tài)是否正常,是否有損壞現(xiàn)象。
3.合上控制開關,檢查電爐工作狀態(tài),是否有漏電現(xiàn)象。
4.把需加熱器皿輕輕放置于爐盤中央。
5.使用完畢,拉下控制開關。
二、注意事項
1.操作過程手必須是干燥的,必要時要戴膠皮手套。
2.操作過程若使用夾具進行操作,必須保證夾具經過絕緣處理。
3.液體加熱時容器不得太滿,防止沸騰后產生迸濺。
4.使用過程操作人員不得離開。
5.定期進行檢查,消除隱患。
第5篇 普通電爐大面積修葺后的維護的操作規(guī)程
對爐體進行較大面積的修砌后,要烘爐。烘爐前,要用搖表檢測設備的絕緣,一般不小于2mω。磚砌爐烘爐分三個階段:
①水分排出期o~200℃,是泥漿中的水分和砌體中潮氣的排出期,必須打開爐門,同時保溫時間較長。
②砌體膨脹期是砌體開始膨脹及膨脹變形期,這時升溫不超過50℃h。
③保溫期600℃以上,每升高100~200℃,要保溫一段時間,過急易損壞砌體。
(1)編制使用維護操作規(guī)程,建立運行記錄和修理檔案,統(tǒng)計運行累積工作時間,加強日常維護,掌握設備技術狀態(tài)變化趨勢,及早發(fā)現(xiàn)故障損壞苗頭,避免屬于事故搶修性質的熱修,并根據(jù)爐子負荷和工作狀況,提前有針對性地準備修理用料,編制修理工藝。如合金元件的使用壽命長短與工作溫度、爐內介質、元件質量及操作情況等許多因素有關,其波動壽命6000~10000h。
真空爐一般在春秋季節(jié)泄漏故障較多,長期閑置時泄漏故障易發(fā)生。我廠采取每月一次測壓升率(在常溫下,關閉所有真空閥,停止真空系統(tǒng)運轉,1omin后讀一個數(shù),1h后再讀一個數(shù),兩數(shù)之差是壓升率的數(shù)值),掌握設備泄漏變化趨勢,如真空設備連續(xù)停機一個禮拜,要空運轉一次。在真空爐系統(tǒng)檢漏時,除用真空泥糊堵外,也可用醫(yī)用針管吸****射劍所懷疑的漏點處,觀察真空表讀數(shù)有無變化。也可制作留有插真空硅管孔的盲板,分段封堵真空管路進行檢漏。擴散泵有積炭可用化學酸洗的方法清洗。
(2)磚砌爐修好后的使用初期要經常進行檢查,檢查使用后的爐表溫度和爐子溫度是否過高、加熱體是否存在過熱燒斷、溫度不均或發(fā)白等現(xiàn)象。對于三相高溫電爐,以及真空爐容量超過100kw時,每相、每一個加熱區(qū)都應安裝有電流表,發(fā)現(xiàn)爐溫與儀表指示不正常,及時分析處理。
(3)不能超負荷使用沒備,合金元件的最高使用溫度是指元件在干燥空氣中允許的本身表面溫度,并不是指加熱物質的溫度或電熱元件周圍的溫度。要注意電熱元件本身的溫度一股比它周圍的介質溫度或被加熱溫度高100℃。
(4)要避免熱處刪產品,尤其足銅、鋁、鋅、錫、鉛等與電加熱元件接觸,無論是細粉、熔液或蒸汽等,防止在電加熱體表面侵蝕形成“麻坑”,截面變小,最后過熱而燒斷。
(5)測爐溫均勻性時,應注意測溫觸點的定位捆綁方式,以及離加熱元件的遠近。爐內經常(至少每月)用毛刷、掃帚或壓縮空氣、吸塵器等清潔爐膛和擱磚,要防止爐內氧化皮等雜質掉在電熱元件上,發(fā)生短路,甚至燒壞擱磚。底板、坩堝、爐罐等耐熱鋼構件每使用一段時間,最好吊起敲擊,清除其氧化皮。氧化鐵皮等雜質如不及時清除,就會熔融與耐火磚發(fā)生反應,使爐絲熔化。
(6)爐子升溫后,不能長時間開啟爐門。當溫度高于400℃時,不得急劇冷卻。對于電熱元件在溫度高、冷熱變化大情況下,容易引起氧化掉皮。對于鉬加熱爐,ei常使用維護中注意應冷卻至200℃以下方可停送保護氣。
(7)引出棒與線夾子應接觸良好,引出棒與夾子接觸而應光滑。引出棒不能有發(fā)紅現(xiàn)象,供電時線夾子的升溫最高不超過60℃。注意由于升溫停爐時的熱脹冷縮以及蠕變伸長等,引出棒接線夾子的螺栓容易發(fā)生氧化松動,形成虛接短路,要定期檢查擰緊。
第6篇 使用電爐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程
①經常檢查安全地線連接是否良好。
②料鉤、火鏟、夾鉗等手柄絕緣良好,如有破損,不準使用。
③裝爐、出爐嚴防物料或工具碰觸電熱元件和熱電偶。
4嚴禁將附帶著水或有腐蝕性物質揮發(fā)的工件送入爐內。
⑤發(fā)現(xiàn)熱電偶或控制儀表工作不正常必須找電氣人員檢修或調整。
⑥工作完畢關閉爐門,斷開電源,不準用吹風的辦法來降低爐溫。
第7篇 36000kva電爐安全操作規(guī)程
一、概述
36mva礦熱電爐為全封閉電爐,年生產能力為30000噸,該電爐工業(yè)合理,設備先進。由于采用電子計算機控制,配料準確。附加料和搗爐都有一臺搗爐機完成,電極壓放和升降也是由電子計算機控制,變壓器為三臺單項變壓器,電極柱上、下抱閘以及壓力環(huán)、保護大套設計先進,使用可靠。為減少污染,改善勞動環(huán)境,煙罩爐門等外冒煙氣部位采用氣封,爐內煙氣從爐子煙囪中引出,經空氣冷卻器降溫后進入布袋除塵器,凈化后從煙囪排出。
二、原材料及產品技術條件
2、原材料物化性能
(1)硅石:sio2 97.5%-98%,p2o5≤0.02%,cao
0.20%,al2o3≤0.60%,粒度:60-120mm。
(2)冶金焦:固定碳大于82%,揮發(fā)分小于1.9%?;曳中∮?5%。硫0.6-0.7%,水分小于6%,粒度5-20mm,5-13mm最大占65%,小于5mm不大于5%。
(3)合金焦:固定碳大于80%,揮發(fā)分小于8%,灰分小于10%,硫0.8-0.9%,水分小于8%,粒度5-20mm,5-13mm最大占65%,小于5mm不大于5%。
(4)煤:固定碳59-61%,揮發(fā)分25-30%,灰分14-15%,硫0.6-0.7%,水分小于10%,粒度5-25mm,5-15mm最大占65%,小于5mm不大于5%。
(5)剛屑:fe大于95%,卷曲長度不大于100mm。
2、產品技術條件:
生產75%硅鐵其化學成分按規(guī)定在認真貫徹執(zhí)行硅鐵產品標準的同時,檢驗方法和驗收規(guī)則也必須符合以下要求。
(1)(gb/t4010-94)鐵合金化學分析用試樣的采取和制備。
(2)廠內控硅鐵化學分析法。
(3)(gb/t3650)鐵合金驗收、包裝、儲運標志和質量證明書的一般規(guī)定。
三、冶煉車間及電爐主要設備和參數(shù)
1、冶煉車間
冶煉車間分爐子間、澆鑄間,爐子間長72000mm,寬30000mm,兩臺爐子中心距36000mm,澆鑄間長72000mm,寬21000mm±0.00米平面設有出鐵軌道、出鐵卷揚機和爐子基礎?!?米平臺設有出鐵平臺?!?.5米平面加料、搗爐平臺。+11.5米平臺設有變壓器室、+17.5米設有液壓室、正壓通風機、升降油缸和下報閘基礎在此平臺。+23.5米平面為焊電極殼和加糊操作平臺。
2、電爐主要設備
爐體:(1)爐體坐落在爐臺基礎上,爐殼內徑為8500mm,高度為4650mm,爐體下部有三個出鐵口均勻分布。
(2)煙罩:煙罩為正六棱柱結構,部分水冷,內壁噴涂有70~90mm可塑性耐火材料,對準大面設置三個大門,供搗爐加料用,煙罩門為液壓控制開關,鋼絲繩牽引,垂直提升。
(3)電極把持器:電極把持器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把持器有上下兩套抱閘及壓放缸組成的壓放系統(tǒng),還有兩個倒掛懸吊升降調節(jié)油缸,下把持筒在其上部設有冷卻水及壓力環(huán)用高壓管路的定位管架,中部有大電流母線固定架,下部是壓力環(huán)和銅瓦的絕緣吊掛。
(4)保護套和壓力環(huán):水冷保護大套直徑1910mm,吊掛在把持筒下部,壓力環(huán)由2個半環(huán)絞聯(lián)結組成,每個壓力環(huán)內ú復位。
(5)變壓器及大電流母線:變壓器為三臺單項變壓器,單臺容量為36000kva,總容量為108000kva,過載能力20%調壓等級為31級有載調壓,且y/▽可轉換,大電流母線采用水冷電纜,水冷電纜簡化了水路布置,提高了通過軟母線的載流量。
(6)加料設備:每臺電爐有13個爐頂料倉,成三角形布置,每個料倉容積為6m3 倉上設有r射線料位指示器,每個料倉下安一個加料管,其中一個為中心料管,容積為1m3 ,中心料管的定量料倉容積為0.8m3,,料管下出口處為水冷。
(7)水冷系統(tǒng):電爐冷卻系統(tǒng)全部使用除鹽水,閉路循環(huán),進水溫度不大于55℃ 匯流管處工作壓力為4帕,每條回水管都裝有溫度、流量、報警系統(tǒng)。當某條管路出現(xiàn)問題時,計算機控制報警系統(tǒng)會自動發(fā)出報警信號。
(8)氣封系統(tǒng):每臺爐設有一套排煙罩和管道,一臺50003 /h的排煙風機,將出鐵口煙氣導入電爐煙罩,操作爐門,電極柱與煙道之間的電極通道和料倉閘門處進行氣密封。
(9)液壓系統(tǒng):液壓站內設有兩臺油泵交替運行,一個油箱三個蓄油罐,油泵工作壓力為100帕,流量q=80l/分。液壓介質為水乙二醇,油箱上設有油位控制和油溫控制及報警,在主油路和回油路上均裝有過濾器以保證油的清潔。該液壓站主要控制電極上下抱閘和升降,爐門提升,壓力環(huán)減壓,定量料管閥門開關。
一、操作規(guī)程
1、冶煉班長和儀表操作工均應認真執(zhí)行規(guī)定的電氣制度,密切配合,儀表操作工應聽從冶煉班長的指揮。
2、當一次側電壓升高或降低時,以及為了處理爐況,經爐長同意,可相應降低或升高二次電壓。
3、加料應少加勤加,并且加料時要垂直電極方向,使爐料集中(不使爐料散開)地落于料面下沉區(qū),并要避免投料時使爐料碰撞電極。
4、使用自動加料管時要防止活動流槽與銅瓦、壓力環(huán)、導電銅管等接觸,以免打壞設備。
5、使用加料管加料時,小面應盡量用鐵锨加料和補加部分焦碳,以免小面缺碳使電極形成馬蹄形。
6、料面高度要求保持低于爐殼上部邊緣100mm, 三大面的加料高度應均勻一致,電極里環(huán)要給足料。
7、料面形狀:為擴大坩堝,爐料應均勻加在各相電極周圍呈扁平的錐體形狀,錐體高度為200mm,直徑為2米,爐子中心料面不應低于錐體。
8、料面刺火時,應從電極周圍扎眼撤火,刺火嚴重時,應把爐料搗開,松動刺火周圍的粘料,然后推爐內熟料覆蓋,再加新料壓住。
9、發(fā)現(xiàn)料面局部不冒火時,要及時扎眼,擴大火焰區(qū)域,減少或避免刺火現(xiàn)象發(fā)生。
10、塌料時,應先少加爐料壓住“白光”,然后搗開周圍粘料,填入坩堝內再加新料。
11、壓放電極時應注意事項:
⑴ 銅瓦距料面200-300mm時,才可以壓放電極以防產生電極下限現(xiàn)象。
⑵ 降低該相電極負荷。
⑶ 壓放電極如發(fā)現(xiàn)流糊或有軟斷的可能時,應立即停電,同時坐回電極,恢復把持器和抱閘位置,夾緊電極。
二、電爐設備的維護與保養(yǎng)
1、本設備為半封閉式矮煙罩電爐,應經常清除設備上的灰塵異物,尤其是液壓傳動系統(tǒng)的清潔。清除導電零件上的灰塵異物是防止短路和改善散熱條件的有利措施之一。
2、經常檢查爐底、爐壁及導電零部件、液壓管路的溫度,以準確判斷使用情況。
3、經常注意檢查銅瓦及水冷電纜的工作情況,發(fā)現(xiàn)損壞,及時更換。
4、經常檢查上下抱閘的工作情況,當松緊不靈活時,應立即更換。為縮短檢修時間,可將備用抱閘換上,拆下的經修復后做為備件。
5、經常檢查電爐各絕緣部位是否良好,絕緣電阻是否在允許范圍內,非正常則更換絕緣材料。
6、對相對運動表面的潤滑部位,要嚴格遵守設備潤滑制度,定期進行潤滑。
7、定期檢查液壓傳動系統(tǒng)的工作情況,及時更換動作不靈活的閥體、油缸,為縮短維修時間,最好使用備品備件。
8、及時巡查水冷系統(tǒng)的工作情況,進水溫度不大于50c,匯流處工作壓力為0.4mpa,注意每條回水管的溫度、流量是否正常,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調整維修。
9、對電爐配料系統(tǒng)和出鐵系統(tǒng)的設備,也應加強維護和保養(yǎng)。
第8篇 工貿企業(yè)電爐煉鋼工安全操作規(guī)程
1.通電前應檢查爐子設備,如發(fā)現(xiàn)漏電、漏水、漏油時,應立即處理。
2.出鋼坑、出渣坑和渣罐內必須保持干燥,不準潮濕,以防爆炸??友匾?持整潔,并設有堅固的安全護欄。
3.清理渣坑應在熔化期進行,必須和有關人員聯(lián)系好,設立警告標志。
4.加礦石時必須緩慢地加入爐內,不可快速加入,以防大沸騰造成跑鋼。在 熔化期和氧化期渣子流入渣罐時,嚴防水和潮濕物品進入渣罐,以免爆炸。
5.扒渣時動作要穩(wěn),不要用力過猛,以防鋼水濺出傷人。
6.往爐內加入炭粉、硅鐵粉、鋁粉等粉狀物時,要站在爐門側面操作,防止 噴火傷人。
7.使用大錘時,要事先檢查錘頭安裝是否牢固,周圍禁止站人,打錘者嚴禁 戴手套操作。
8.在打鑿出鋼口時,工作人員應當前后聯(lián)系呼應,這時不得往爐內加人易燃 物料,防止噴火傷人。
9.出鋼時煉鋼工必須和配電工聯(lián)系,先將電源切斷。否則,不準傾爐出鋼。
10.更換爐蓋、更換電極,調整電極等必須在停爐后進行。吊裝爐蓋、電極 時要由專人指揮吊車。
11.修砌出鋼槽時,不準傾爐,以防傾爐時將人翻入坑中。
12.裝爐料時,爐門必須關閉。二次進料時,不準使用潮濕的爐料,任何人 不得到爐子上去揀料,以防爆炸傷人。
13.正常生產期間,非生產人員未經批準不得進入配電室和變壓器室。
14.傾爐出鋼前,應將盛鋼桶的位置對好,得到澆注工指揮信號后再傾爐出鋼。
15.使用氧氣吹燒前,必須檢查氧氣閥門是否靈活,膠管和吹氧管的接頭處螺母必須擰緊,并有專人開閉氧氣閥門。
第9篇 電爐質檢員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程
1.作業(yè)前準備
1.1上班前穿戴好勞防用品,開好班前會,交接好上班生產情況。
1.2準備好生產中使用工具。
1.3新工人和換崗、探親、公出及休假后復崗前的各級安全教育工作。
2.正常作業(yè)
2.1電爐通電兩次進料,每次進料時(或非工藝特別要求的檢查)熔化期應離開平臺、不準在平臺上休息。
2.2觀察爐內爐料、吹氧助熔、流渣、取樣投料和記錄時都應站在爐門兩側、不準站在爐門口正面、防止爆炸、塌料火焰噴出或鋼渣濺射傷人。
2.3取樣、測溫所用的樣瓢和扒渣工具必須干燥。
2.4出鋼時,必須離出鋼口遠點。
2.5嚴禁串崗、離崗、動用不屬于本崗位的電器設備。
3.事故應急措施
3.1認真貫徹“三不傷害”防護卡的建立學習和落實。
3.2負責事故調查分析處理工作,做到“三不放過”。
第10篇 箱式電爐安全操作規(guī)程
1、 遵守一般熱處理安全操作規(guī)程,仔細檢查儀表熱電偶,電氣設備接地線是否良好,爐膛內是否有工件,爐底板,電阻絲是否完好。
2、 開爐時應先合閘再開控制柜電鈕,停爐時應先關控制柜電鈕,然后拉閘。
3、 進出爐時,應先斷電后工作,并防止工件、工具與電阻絲碰撞。
4、 箱式爐使用溫度不得超過額定值,每月定期檢校測溫儀表和清理設備各部位(包括爐底板)下面的氧化物及臟物。
5、 工作完畢應清理場地,并向下一班交待工作及設備情況。
第11篇 工貿企業(yè)感應電爐熔煉安全操作規(guī)程
1.操作者須經培訓,懂設備的結構、原理和性能,懂熔煉工藝,會操作,經 安全教育,考試及格。
2.操作者需穿隔熱工作服,穿工作鞋,戴隔熱手套,防護眼鏡。
3.開爐前應認真檢查,確保符合以下要求:
3.1爐體及耐火襯里完好。
3.2電氣控制系統(tǒng)完好,感應器完好,電壓正常。
3.3冷卻水壓力正常,流量正常,無泄漏,水質良好,水溫不高于規(guī)定值。
3.4安全防護裝置齊全可靠,接地完好。
3.5工具齊全,完好,干燥。
3.6現(xiàn)場整潔,道路暢通,無易燃易爆品。
3.7需熔煉的材料質量合格,塊度,水分,清潔度符合要求,無夾雜密封盒 及易燃易爆物品。
3.8現(xiàn)場須有良好的、通風降溫設施。
4.多人操作必須由領班者統(tǒng)一指揮,各操作人員應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并注 意協(xié)調一致。按規(guī)定程序開爐,按熔煉金屬品種的工藝進行熔煉,確保安全和產 品質量。操作人員應防止觸電、燙傷和物體砸傷。
5.最高熔煉溫度和熔煉量不許超過爐的規(guī)定值,在熔煉過程中,如有發(fā)現(xiàn)漏 爐,應立即停電,停止熔煉。
6.熔煉過程中如發(fā)生短時停電,應做好保溫;如停電較長時間,應將爐內熔 化的金屬倒出。
7.鐵水包應經預熱,將爐內熔化好的金屬排至鐵水包內時,操作人員應密切 配合,防止飛濺、溢出等引發(fā)傷害。
8.熔煉工作結束,切斷電源停爐,達到冷卻要求后,再停冷卻水。保養(yǎng)設備, 整理工具并放回規(guī)定處,整理堆放好剩余鐵塊等物料,清掃整理現(xiàn)場。
9.修理爐及鐵水包的耐火襯里,必須采用耐火度、強度等性能符合要求的耐 火材料,嚴禁混入各種金屬。修理施工必須保證質量。
10.定期清凈冷卻水系統(tǒng),更換被污染的水,確保水質良好。如爐感應加熱銅管內水垢較多,應及時清除,以保證冷卻效果。
第12篇 電爐配電操作規(guī)程
一、配電的職責:
1、配電工要愛護設備,保持設備的完好及清潔。
2、配電工有權制止非配電人員亂動設備。
3、認真做好交接班,并做好記錄。
4、經常向領導反映設備情況。
5、積極配合電工檢修設備。
6、設備運轉中,堅守工作崗位。
二、送電前檢查:
1、爐前工通知送電時,首先合上高壓隔離開關,激磁開關,開動起運器,提升把持器到炭棒離開料面,再合上高壓真空開關,才能送電,送電后注意高壓電器等有無異?,F(xiàn)象。
2、送電后看沖擊電流大小,調節(jié)高壓電流,使電流在變壓器使用范圍內。
3、等炭棒到底,電流基本穩(wěn)定,甩掉電抗器,甩電抗器時,首先把電流調節(jié)器置零位 ,停電,提升炭棒把持器400mm左右,再把電抗器甩掉,以后送高壓電。
三、扒渣操作:
1、把電流調節(jié)器置零位,提升把持器等電流置零位停電再提升把持器,約離鋼水面500mm左右。
2、扒渣完畢,聽爐前工的通知才能送電,爐前工的指導下調節(jié)低壓電流6000a,4000a,2000a,等(為保護墻壽命和節(jié)約電力)。
四、倒星、角開關操作:
1、倒星角閘時,首先提升把持器,同時把電流調節(jié)器置零位,停電再停高壓控制開關,才能倒閘,閘倒好后,把高壓控制開關合上,再合高壓閘,以后調整電流到爐前工需要的位置。
2、嚴格禁止代負荷倒星、角開關。
五、停電操作:
1、爐前工通知停電時,把電流調節(jié)器置零位,升起把持器使高壓電流指針到零位后,停高壓電,提升把持器約離鋼水液面800mm以上,以免鋼水增炭,等出完鋼水,爐子面到原位置時,再提升把持器使炭棒能超過爐墻高度。
2、在煉鋼結束時必須把全部高壓電流斷開。
六、換備用相操作:
1、三相都可以更換備用相,如三相內某一相發(fā)生故障,使電流調節(jié)器置零位提升把持器離開料面,再停高壓電,然后停等相故障的起動器,再把備用相的起動打開適時轉動某相的兩個轉換開關置備用位置,就可以送高壓電,調整備用相的電流調節(jié)器,使高壓電流指到使用位置。
2、要保持備用相的完好。
七、緊急措施:
1、如果發(fā)現(xiàn)事故(如把持器打火,炭棒脫落、跑鋼等)及不正常的現(xiàn)象,馬上停高壓電。
2、如果聽到可控硅、電動機、變壓器及各種開關反常,馬上停高壓電。
3、如果聞到異味時,如膠木味,油煙味等馬上停高壓電。
4、電機打火厲害,馬上停電。
八、掉閘及事故處理:
1、如因塌料頂?shù)舾邏洪l時,在送電前,必須看好空氣開關,是否掉閘,如果還掉閘,馬上拉閘(避免造成短路現(xiàn)象)。
2、頂?shù)舾邏洪l或其他事故原因不清時,找維修電工配合查明原因處理故障后再送電。
3、經常檢查電器設備的完好狀態(tài),積極查找隱形事故。
4、不經電氣主管部門的允許,不準改動電氣設備的狀態(tài)。